万维刚在他博客提出过一个概念颇有意思,叫“思维密集度”。
思维密集度 = 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 / 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
比如说,一个人边想边说一个小时,另一个人边听一个小时,那这段话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/1=1.
如果一个人写文章,花了1个小时,可别人只用5分钟就看完了,那么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就是60/5=12
思维密集度代表着信息量或信息价值,用它来衡量一个读物的价值也算是个挺好的方式。
这个概念给我们一个很明显的启示,就是看三言两语的微博,不如看文章,看新闻八卦不如读书,看粗制滥造的视频不如看精细制作的大片,因为后者制作人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更高嘛。
能这么想问题的人都是很精明,甚至自私,很惜时惜命…不过每个人也完全有选择的权利,可以选择信息价值更高的东西,正所谓,有便宜不占非君子呀!如果能从这个角度想,还看啥新闻,刷啥朋友圈,看啥微博啊…
至于简书?公众号?如果你认为我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太低的话,最好也别看。
因为这个公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,比如说我,我承认我写文章就是很慢,可以说,我从来就不擅长写文章,初中高中作文也少有及格,但每每都是硬着头皮写,花的时间也不少,可对读者来说,看完也就三两分钟的事,如果用这个公式来衡量的话,岂不是读者占便宜了?
明知为其他人提供思维密集度搞的文章,是让别人占了便宜,为什么还要写呢?因为,说到底,写好文,还是作者赚到了。如果写一篇文章要花1个小时的话,每个人看完要花2分钟时间,那么,只要有30个人看,我就赚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