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天发现很多007的写作朋友们对Ulord特别上心,起初也没在意,但发觉这么多朋友看好这个项目,肯定有它的牛逼之处,所以,觉得特别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些,于是我也到了长沙的Ulord总部。
项目简介
1. 项目名称:UlordChain
2. 代币名称:ULD
3. 项目类型:数字内容分发的公链
4. 官网:https://ulord.one/
5. 白皮书:https://ulord.one/whitepaper/web/viewer.html?lang=zh
6,项目介绍:Ulord是一条点对点的价值传递公链,支持第三方开发商在其开源协议上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,基于Ulord各种规则和协议,嫁接包括数字版权、视频、音频等。
团队
1. 团队规模:以谭博士为首的一大批博士生以及高层次研发人才。可能由于某些原因,团队成员的具体身份并未完全公开。核心团队总共12人。据团队本身的介绍,团队有十多名博士,共约60多位算法工程师和程序员。
2. 成员背景:CEO谭博士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,具有丰富的带领技术团队开发重大工程项目经验,曾担任某大型云计算中心主任,对区块链行业发展和应用有独到见解。
CTO Kwuaint Li 曾任Notel Sigtran 协议的SME。
其他成员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,都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,之前大多专注于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金融领域。
3. 开发团队活跃度:从路线规划图来看,始于2016年Q1,从Github代码库来看,Ulordchain代码库创建于3个月前,此后一直在更新代码。GIthub代码库最近几小时都有更新,Github开发成员共9人。官网Ulord.one域名则创建于2018年1月。
4. GitHub:https://github.com/UlordChain
代币机制
1. 代币总量:10亿ULD
2. 分配机制:20%归团队及早期投资人所有,其中10%锁定48个月。10%用于资助社区开发者,10%用于社区运营与推广,35%用于CPU算力的PoW挖矿激励,25%用于PoS储存挖矿激励。
3. 代币获得方式:没有代币发售,只有通过CPU挖矿、服务器节点参与网络基础建设、社区推广和代码贡献、发布原创内容、传播内容等方式获得代币。
4. 代币功能:用于Ulord平台支付。
社交媒体(附人数)
1. Slack: https://ulord.slack.com/
2. Telegram:无
3. Twitter: https://twitter.com/UlordChain 117人
4. 简书: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c/a63d65402fd7 1119人关注
竞争类项目回顾
Steem&PressOne
1.Steem已经运行两年,热度不高,尤其是中文市场,未能流行开来 ;
2. PressOne也仍在开发当中,所透露的信息有限,暂时没法作为直接对标物;
Ulord.one 致力于做以下事情:
1.版权确认,作者与Ulord平台直接对接,最大化保证作者的利益;
2.自治化内容质量控制与检测,主要通过AI服务模块实现;
3. 信息与用户精准匹配;
市场和产业行情回顾
Steem是优质的老牌项目,也是少有的落地型区块链项目。但目前由于使用群体较少,且仅仅是在国外有一些热度,实际上,Steem已开放其公链,再Steem区块链上运行着超过100个基于Steem的应用,但这却鲜为人知,Steem很强大,但社区做得并不是很好。目前来看,Steemit这样的应用在国内很难被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。
Steem的最大问题是,Steem本身并没有一套去中心化的存储网络,也就是说它的文字是中心化的,而音频视频等大文件,则是中心化的。Ulord在设计时,同时提供了内容存储的解决方案。
Ulord.one如果能及时出现、及时上线,应有巨大的市场机会,由于产品本身是国人做的,按理应该比Steem的非人性化设计更易使用,等Ulord.one到六月后主网上线应该会有表现,非常期待。
技术层面分析
代码在GitHub可以查看,3月月前开始更新至今, 具体从何时开始开发不得而知,团队所言是2016年。目前,Ulord的测试网正在运行,已经有朋友参与测试网络的模拟挖矿,而Ulord的主网将在大约两月后上线。
白皮书分析
1,运行模式:如果想成为主节点,需要抵押一定代币,提供一定存储空间,才能成为主节点,比如1万个代币,1TB存储空间,通过抗Asic的CryptoNight算法进行PoW挖矿,这种挖矿在设计时极力抑制专业级GPU或Asic算法。采用主节点候选机制,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主节点,系统采用优胜劣汰的模式淘汰性能差的节点,比如你没有比别人更好的带宽和存储资源,可能被淘汰,因为主节点数量是有限的。
2,当主节点为全网提供服务时,将获得代币奖励。通过社区发展需要,同时控制主节点的数量。
3,采用PoW和PoS的混合共识机制,PoW算法做用于记账,PoS算法用于构建类IPFS的存储基础设施。白皮书有一处错误或者说有争议的地方,白皮书当中的PoS算法应该指的是Proof of Storage, 而非Proof of Stake, 经与团队验证,Ulord新创的PoS共识机制没有屯币产生利息这样的Stake挖矿。
4,使用投票机制,进行内容审查。
5,使用类IPFS的星际域名系统,实现去中心化的域名检索服务。
6,使用侧链技术,实现以太虚拟机的兼容,实现智能合约的快速扩展,以及更多功能的扩展。理论上可以有n个侧链,将新应用方到侧链上运行,以减轻主链压力。
项目整体的设计思路较为清晰,知悉实现的各个环节会遇到的痛点,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来提供解决方案,比如主节点模式,比如抗Asic的PoW与PoS相结合的模式,主链加侧链的模式,都有待考验;ULD的代币价值取决于用户量的增长,取决于生态的发展,模式类似于以太坊;Ulord.one作为垂直领域的公链,暂时没有直接拿得出手的竞争对手,但是其本身的实现难度非常大。
项目开发计划分析
2017年Q4 公链进行了大规模节点测试;
2018年Q2,Ulord主链将上线,Ulord平台1.0版本发布;
2018年Q3, 将推出Ulord主节点,基于Ulord的应用将实现;
总的来说,项目开发进度非常快,项目即将落地,生态也正在布局,主网上线时同时发布自带的名叫U享的内容分发应用。并且团队积极拓展生态开发,计划2108年Q4将上线10个基于Ulord的应用,据说创始人说已经有韩国项目方也在对接开发应用。
市场推广效果分析
市场推广正在起步阶段,项目方正在招各个城市社群合伙人,社群的拓展模式,也还在摸索当中。
总 结(优点,缺点)
优 点:
1,Ulord的设计本身是多种新技术的实验,结合了各大技术的优点。
2,Ulord非常清晰公链自身的定位,去中心化、可扩展性、安全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拿捏平衡,在满足网络要求的实现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。
2,团队技术扎实,一直埋头做事,团队开发者数量多。
3,团队代币分配合理,团队仅占10%,大部分代币用于生态建设。
4,007社群作为第一批入驻用户,平台本身不缺第一批的推广资源。
5,当前是内容应用的风口,作为公链的区块链项目,Ulord的目标非常宏大,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对手。
6,团队开发进度一流,落地性。
缺 点:
1, 团队成员未完全公布,团队整体过于低调;
2,代币的使用场景单一,除成为主节点需要抵押代币外,代币仅作为支付使用,代币的增值逻辑在于生态能否做大,后期加入者越多,代币 才能越值钱。
3. 目前社区发展还不够成熟,目前在发展社区的问题上,走得比较曲折。
4,Ulord的设计是多种概念想结合的产品,如何PoW+POS,主链+侧链模式,类IPFS存储,开发难度可以说非常大。尤其是侧链的应用是否真能行得通。
5,项目要做的事情太多,并不纯粹,可能对于一个公链来讲,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遇到困难瓶颈,这是担忧的一个地方。
6,项目并无思慕或者ICO,参与获得代币的方式只能通过加参加到主节点的竞争(每年仅发放2500个主节点参与机会)、早期参与内容创作,参与生态建设和社区建设来实现。对了,后续对于基于Ulord的应用,也有投资参与机会。
7,在参与生态建设,开发者奖励、社区奖励方面还没有一套真正可行的方案。
8,主节点计划初期需要团队和社区审核,后方将尽可能自治,不过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详细的方案。
总结: 投这个项目是不可能了,但是非常建议关注项目方的进展动态,第一时间参加到主节点的竞争进行挖矿,成为首批Ulord平台创作用户,获得最早的红利。
在笔者质疑这个项目设计较复杂,实现难度可能太大时,团队成员透露,Ulord1.0已经在测试当中,该实现的已经实现了。
笔者震惊了!
本文仅陈述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我是苏江,长期分享区块链思考,若想与我交流,请扫码或加个人微信:su4661205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