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人对中国有偏见,这是很普遍的事情。
之前有个经常往中国广东跑的老外聊到,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到可怕。
他说,他看到一个新闻报道,说中国工业的污染排放物已经飘过太平洋,对美国西部的空气造成了污染。甚至说,在加州的空气中,发现了跟中国污染的空气中一样的污染成分。
我惊愕。是否属实我们不好考证,但听上去的确有很夸张的成分,作为中国人,听着也非常不爽。
美国的民间更是如此,在特朗普的煽风点火下,很多普通民众认为,中国人民抢了美国人民的饭碗,甚至让自己失去了工作。
中国最近三四十年的崛起,的确让美国人民产生了不小的压力。中国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了好处,但,抢饭碗的是不是中国人呢?
70年代以来,美国开启了产业转移,不断将低端制造业用更加低廉的成本外包给发展中国家,集中向科技尖端领域的发展。
这也是历史必然的进程,即便没有中国,美国工人的成本过高,也会在其他国家寻求低成本的劳动力。
事实上,中美贸易的本质是中国花了数亿人数十年的辛勤汗水,以低收入、环境恶化、资源枯竭为代价,获得了进入世界主流市场的入场券。
而真正受益的是谁呢?
全球化最受惠的是那些跨国大公司,大部分利润在那些资本家的手里,而那些国际大公司往往都在第三国有各种避税方式。
特朗普,将美国内部的矛盾转移到外部,这也是很聪明的做法。
聪明的人都知道,既然是两国之间的交易,交易的本质就是你情我愿,双方觉得合理才能达成。若是哪方觉得吃亏了,也得忍着。
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数不胜数,如果碰上这样的情况,是不是应该与之争个面红耳赤呢?
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,必然会被贴上中国的标签,在不熟悉自己的人面前,都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偏见。
王煜全的经验认为,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,用对方能听得懂的方式,告诉对方,你是谁,来自于什么地方。
他说,中国好比美国的六七十年代,那时,越战刚刚结束,还有黑人解放运动,妇女解放运动也都发生在那个时代,社会矛盾非常多、问题非常多。但是有一个特点,当时人人心气很足,因为,那时美素的军备竞赛美国占了上风,加上肯尼迪的登月计划,更是振奋人心。所有人都认为美国的明天会更好。
当今的中国也是,如果你到中国的街头,随便问几个摆地摊的阿姨,相信十有八九也会听到类似的答案。
我们这几代人,基本都经历了从贫穷到小康甚至富裕的生活方式转换,所有人都坚信,明天还会变得更好。这种来自于人民骨子里的激情,其实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,都是很罕见,甚至匪夷所思的。尤其是欧洲的街头,对未来悲观的人不在少数。
中国跟美国六七十年代相像的一点就是,几乎所有民众都相信明天会更好。而今天,很多美国人民对六七十年代还有非常强的怀旧情结。
举这么个例子, 对方就很容易理解到,中国的问题都是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,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未来会更好,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积极行动,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,让世界更美好。
大家都明白,少一些谩骂与指责,多一些理解,才能获得多一些包容,多一些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