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🙅🏻‍♀️ 生活随记 遇见Metallica——香港朝圣之旅-(闲扯)

遇见Metallica——香港朝圣之旅-(闲扯)

遇见Metallica——香港朝圣之旅-(闲扯)

据说,摇滚乐本身就是很冷门的东西,重金属摇滚更是冷上加冷的玩意,尽管如此,我还是决定写一篇观后感。

2013年8月,香港博览馆,Linkin Park, 靠近舞台的站票,永远忘不了那时一起挥舞的臂膀,不停跳动动的节奏,人群之间的碰撞,与好友第一次体验了欧美摇滚躁动的现场,已经成为最刻骨铭心的回忆,但不曾想到,若干年后的某一天,同一个地点,会出现我另一个喜欢的乐队,并且更加疯狂!

2017年1月20日,这又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,Metallica, 香港,前排护栏,离舞台最近的位置,清晰的零距离体验,更加令人窒息的音乐,持续两个小时的轰鸣,彻底的癫狂,像是染上毒品一般。

逗逼四人组的表情总是这么狰狞

两个乐队风格迥异,不过确实是我仅去过的两个摇滚乐队的现场。

这次是Metallica第二次来华,第一次来香港,2013年他们第一次来中国,可是那时我对Metallica的了解只限于Nothing else matters 这首歌的程度,那时对这种类型的音乐甚至还没产生兴趣。

人是会变的,尤其是我,变得很快,我听歌也很盲目,对音乐的喜好一直在变,但不知为什么,就是对一些奇奇怪怪的老牌摇滚乐队的特别有感觉,从Beyond到唐朝,从Linkin Park到Metallica、Pink Floyd. 甚至偶尔听一些鬼哭狼嚎的哥特金属,虽不至于说听这种歌的人厌世、悲愤,需要通过狂躁的音乐来发泄,但是狂躁,叛逆的样子,听起来总是特别的带感。

我对音乐一直都是外行,至今不会看谱,第一次写一篇观后感, 在真正的歌迷眼里,我根本不懂什么是音乐,我不知道摇滚的定义是什么,摇滚和金属的边界在哪里,我不清楚金属乐有那么多分类到底有什么区别,其实大部分摇滚乐都是比较枯燥的,但是任何音乐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主观感受而已。

有些歌呢,节奏对于某些人来说,一响起,就不能自拔~ Metallica的风格对于我来说,就是属于这么一种~

因为Metallica, 我了解到了电吉他的魅力,也因此买了一把电吉他尝试,说来惭愧,那吉他也生锈了,但Metallica对我的兴趣影响,无疑是巨大的。

我几乎不看新闻,卸载了手机上的一切新闻客户端,根本不关心娱乐圈八卦,于是直到12月底才知道有Metallica来华这回事,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惊喜!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张最贵的,还是加价好几百块的二手票,才有了这次神奇的旅程。

卧槽,估计读者还没看到这里也关闭页面了,墨迹了半天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。

那就随便写一个整场演唱会中,我最喜欢的几首歌吧:

最经典的开场曲:

The ecstasy of gold
Metallica每场的演唱会开场都是振奋人心,The ecstasy of gold是经典到不行,自1983年起,Metallica将这首歌作为他们演唱会的开场曲目,自此以后成为乐队演唱会惯例。我已经用这个曲子作为闹钟用了一年半了,曲子至今还没被听毁掉。
https://v.qq.com/x/page/p0368vfnwrh.html

最动情的歌曲:

Unforgiven
Unforgiven系列有三首,这一首最广为传唱,我其实最喜欢Unforgiven III, 可惜喜欢的人太少。

最有节操的歌曲

One
开场十分惊艳,郎朗曾在格莱美和Metallica混搭合作了这首,没想到几年后Metallica来北京再次与郎朗同台,挺神奇~ 不过没来香港。One是一首反战歌曲,传达了战争阴影给士兵带来的创伤。

最牛逼的吉他前奏

Fade to black
这首歌是关于死亡的,不少逗逼小青年说要把这首作为自己的葬礼曲,说起来听逗逼,但正式这首歌让我喜欢上了电吉他,Fade to black与one两首的吉他solo部分, 在史上100大摇滚solo排行里都占有一席之地,被众多电吉他爱好者所喜爱。在香港的现场,看着James Hetfield 两把吉他换着弹,爽到不要。

最励志歌曲

Nothing else matters
怎么听怎么感觉励志,难道这就是鸡汤摇滚?而且偏温情,这是我最早接触Metallica的歌曲。

最好听的新歌

Holo on fire
刚出来的新歌,越听越好听的那种。

最嗨的歌

Wherever I may roam
曾经一个人在荒漠里开着车,在夕阳的笼罩下,没有目的,开到哪里算哪里,“and the road becomes my bride”, James先是一声低吟,再又一声高嗓,瞬间把我折服。在这样一个lonely planet,以天为被,以地为席,Where I lay my head is home。一种孤独的豁达感,一种可以用言语形容的吊炸天。

Creeping death
中间那段节奏太给力,当现场演奏到只有贝斯和鼓声时,一种安静的待爆发感,全场人齐喊die, die, die,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过瘾的,所有人都心潮澎湃。

Master of puppets
最具代表性,最具激流金属的风格,最具节奏感的一首歌,一张图可以说明一切。

美帝的暴走表情都弱爆了

还有很多好听的,一般人也不听,不多说了...

白说了这么多,可惜简书不能放视频,可惜了我在前排录了好一堆的高清视频。

后记:
第一次让我真正体会到Metallica的魅力是在几年前的一个晚上,我开着车载在一个外国朋友,放着我车上的歌曲,偶然放到Nothing else matters时他太突然就嗨了,他兴奋地更我我,我真高兴你的歌单里居然有Metallica的歌,然后他强烈要求音响开到醉大,跟着唱,我当时就醉了...

对于这种类型的摇滚乐,不像流行音乐,多数人并不会将某个乐队或者某个人作为个人偶像来追捧,并不会为某个偶像而掏心掏肺的追随。事实上,大多数都是奔着现场气氛去的,也许年轻人平时工作太枯燥乏味了罢~。如果是流行的口水歌,也许觉得手机上听听就好了,而摇滚乐的精髓就在于现场演奏,尤其是各种即兴演奏,平时很难体验得到,千次万次戴着耳机都不如一次现场来得过瘾。

经验:
1,香港或者国外的气氛确实比国内好,据说北京场只有陈羽凡自己在摇摆,周围的人都一脸严肃,感觉好尴尬呀。
image.jpeg

2,如果不是真正的摇滚迷,如果体质不是很好,千万不要去第一排,千万不要去第一排,千万不要去第一排。因为,前方视线虽好,但挤得实在不行,无法动弹。甚至演唱会还没开始,就有女士缺氧被抬出去了。而不超五分钟,就不断有人受不了这种拥挤和压迫感,遗憾离场。

3,离舞台太近,给你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,你要承受身体感官上的伤害,我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一天了,耳朵一直嗡嗡叫,这种耳鸣估计要持续很多天。另外,前方占位不容易,你无法转身,甚至无法扭头,我一个姿势保持了两个小时,脖子和腰酸到不行,稍微一扭就嘎吱作响。

4,如果你是真正的摇滚迷,则有机会真有必要到前排体验,因为只有在前排,你才能感受到极致的低音声浪。以前从未体会过,原来牛逼的音效是这样的,鼓手每敲一下低音鼓,同时一阵强烈的气流席卷而来,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裤腿被风刮的飘动,那都是牛逼的音浪效果。如果是持续节奏的音浪震动,让人嗨的同时,也让人直呼小心脏受不了,当然这个都是在后排无法体会到的。

4、音乐的激情真的能使人年轻,也许是音乐,也许是这种豪放的性格。近距离观察这些62年、63年出生的摇滚老炮们,看起来仍然这么年轻,很难想象他们已经五十多岁了,身体状态似乎比我们晚辈小生还要好,尤其是近看Robert的肌肉真的很明显。我想,放荡不羁的音乐,大概也是使人年轻的秘诀吧。

5,音乐没有贵贱之分,听歌没有品位的高低之别,我听贝多芬,我也听疯狂传奇,我听TFboys, 我也听蔡依林。音乐的种类实在繁多,无论一个人喜欢何种音乐在互联网都能找到共同爱好的群体,而人群之间的喜好又通常不兼容,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音乐而撕逼,现在的音乐播放器都有评论功能,偶尔看看评论经常能看到各种互骂,仿佛通过鄙视别人,获得同类群体的认同,能说明自己的品位比别人高一等。自己反而觉得,长期听一种类型的音乐却会使人狭隘,世界是多样的,有的人喜欢的东西你无法理解,你喜欢的别人也无法理解。我们总是愿意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,不愿意接纳更多的可能性,人的眼界范围有限,一生可能也听不完几千首歌,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的偏爱范围内寻找自己所喜欢的。为了一种品位上的优越感,产生鄙视链再正常不过,这是个社会心态, 甚至只是个个人偏好的问题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鄙视链无处不在,不过起码在音乐这方面,最好还是少与人争论…

关于作者: 苏江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