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知乎Yjango的《学习观》启发,著此文。
1、信息不是知识,将信息提炼,明确其输入是什么,获得的输出是什么,该信息的哪部分属于概念描述,哪部分属于例子,如果能对该例子进行信息压缩,总结成规律,就算是获得了知识。
2、记忆不是学习。学习,即从有限的例子中,总结规律,发现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。并将其套用到新案例上看是否有效。能够举一反三,说明学会了。
3、对已有例子总结规律,属于归纳法,归纳法无法永远正确,你需要用新的例子不断验证。
4、人类骨子里就喜欢听故事,故事就是例子,人们通过收集故事,总结人生道理,以适应社会生存,这就是学习。
5、填充大量的信息不是学习,获得新的思维模型,才是学习。
6、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信息的泛滥,大多信息没有意义,知识付费很多,让人容易焦虑,大可不必。知识付费通常是观念的解读,同一事情,解读的模型万千,你也不一定能把讲者的模型套用在自己身上。面对信息大爆炸,最重要的是能否分清信息与知识的区别,把知识从信息中提炼出来,然后把信息都忘了,就像太极拳,忘记招式,无招胜有招,融入身体的,才是自己的。
7、思维导图,对别人帮助不大,但对个人理解有帮助,因为画思维导图的过程,就是大量压缩信息、提取关系的过程。思维导图是理清思路的工具,并不是秀给别人看的。
8、学习新的知识,使用“拆分法”非常有效。面对大问题,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。针对小问题,再去明确其输入输入以及里面的关系是什么。最擅长解决问题的是程序员,学习高难度知识,要有程序员思维。
9、大脑并不擅长记忆,大脑反而容易遗忘。大脑能记忆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,而且要反复记忆才有效。即便你能背下99乘法表,你也无法通过记忆记住多位数的乘法。强行大脑去记忆,相当于强行做大脑不擅长的事情。
10、电脑使用的是搜索式记忆,而人脑是网络记忆,网络记忆慢,通常需要根据现有松散的信息,进行联想,也就是“脑补”。
11、某记忆被低频率使用的话,它所在的大脑网络中的连接就会弱化,大脑就会遗忘。这是大脑特有的模型筛选机制,大脑不擅长记忆,大脑只倾向于记忆日后可用于提炼出知识的信息,也就是说,大脑更容易记住真正有用的信息,这是生存需要。所以对于普遍的规律,大脑易接受,对于特殊规律则难以存留。
12、一旦有了新的idea,一定要用工具记下来,否则,想要随时想起来,不是那么容易。人总会高估自己的记忆能力。
13、睡觉并不是浪费时间,而是在重塑大脑网络连接。有效的学习是在物理层面改变大脑神经连接的。
14、手机不仅仅是通讯设备,更是相当于大脑外置的存储器。所以,印象笔记等软件非常有用,需要时,基本靠搜索。诺基亚无论如何也没想到,手机除了通讯,更重要的作用,是作为人脑的延伸。
15、针对记忆,代入场景的记忆比强行记忆更有效。比如英语的学习,就非常有必要抛弃以往的语言模型,因为中英发音是两套不同的发音系统。把自己代入新的环境学习,沉浸到英语世界,看没有字幕的电影,甚至没有必要去对应每个单词的中文意思。带入想象空间的场景有助于记忆联想,学习需要身临其境,
16、学习,是生存本能的需要,是认识世界的需要。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,机器的学习速度是人的n倍。从4G到5G,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的不断加快,数据量的爆发,网络的链接愈复杂,不凡展开想象,是不是真有可能涌现成一个网络新物种,届时,生命的定义将越来越模糊。无论未来人工智能如何发展,我们也不必担心被人工智能取代,散播焦虑也没什么用。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,与之合作,才是需要考虑的事情。
> 我是苏江,长期分享个人思考,若想与我交流,请加个人微信:iamsujiang
总结的很有深度,学习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