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人喜欢大城市的繁华,有的人喜欢小城市的安逸。
选择什么样的生活,人们用自己的脚做出了投票。
在大城市,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加入到人类庞大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去,获得快速成长,以及更高概率得获得更高的回报。
在小城市,也可以在浮躁的年代安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古有陶渊明之悠然自得为榜样,可惜艰苦了点。
倘若能再加上巴菲特般的智慧,怎么也不至于落魄到穷困潦倒的地步。
巴菲特也住一个奥马哈的小城市,远离人群,似乎更适合思考。
在小城市也不是没发展,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喜好。
我也算是在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呆过好些年头的人了。
然而,最难的居然是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纵然看穿众生百态。
唯有自己看不穿。
人之漂泊无常,难以让家庭亲友心安,因为他们也关怀着你,老婆孩子跟着四处奔波也折腾。
可自己是否能够在各种环境生存都潇洒坦荡,心如止水?
这恐怕挺难。
有人说,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。
话说的一点不错。
哪怕是小孩之间的对比,乡下的跟城里的多少还是能看出一些细微的气质区别。
从小在外国语学校学习的孩子英语发音都更洋气...
有人说,见识决定命运。
广阔的见识,才能获得更丰富的选择。
可不是么,自由的本质就是可以像做什么,也可以不做什么。
不管是财务自由,还是身心自由,皆如此。
一个人面对有着各种可能性的未来,在一个充满概率性的世界里,前提是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。
成功来自于努力,更来自于一次次更优质的选择。
即使是不选择,也是一种选择。“自由”的人才能常常这般不选择。
对于大城市小城市不同的人来说,很明显,去过更多地方的人,与各种各样的人有过交谈,或者哪怕是读过更多书的人,拥有的选择也比其他人要更多。
正是因为大城市提供着更广阔的职业可能,哪怕是转行,也能看到更多选择。而在小城市,就更受行业局限性的影响。
选择多的人分是更接近“自由”的人。
见识能也常常能改变一个人。
小城市与大城市的根本区别,并不是说大城市能让一个人有更多的见识,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么简单。
而是在大城市,人进入的是一个更广阔的参照体系。
都说,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。
在各自的社会关系网络里,每个人总是免不了跟身边的人去比较。
如果你的同学,月入3000。
那你会看看自己,觉得自己月入4000,就还可以了。
你不会再想追求更高的收入。
如果你身边有一些同学是月入过万的,那可能你也就慌了。
比较,才是人进步的动力。
大城市的存在,给了人提供更多的参照物。
将自己放到一个更广阔的参照体系里去,更大限度地激活一个人的镜像神经元。
你朋友买了奥迪,你也许就会寻思着买辆奥迪。
你天天一起玩的同学这屌丝样,都去当天使投资人了,为毛你不可以呢。
虚荣心,也许好,也许怀,说它好,它也许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,人类进步的阶梯;说它坏,它激发着人类无休止的欲望。
如果,对个人的欲望激发出来,频频刺激却又难以满足,这是人类不幸福感的来源。
比较、选择困难,带来各种非常不美好的体验。
如何平衡,可又是一件考验人的事情。
我想,这问题根本不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。而是在于你能够如何面对自己,看穿自己。
我现在的做法则是:管他呢,随遇而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