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目前绝大多数 AI 产品,让用户面对的都是一个“大大的输入框”,这绝对不是 AI 产品的终极形态,甚至在很多场景下,它是一种糟糕的交互设计。

2、用户不知道 AI 能做什么,不知道该怎么提问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3、好用的AI,用户不需要主动发起对话,AI 根据当前屏幕的内容自动提供建议。
4、比如,当你在打开一个项目文档的时候,就应该触发几十个AI Agent开始工作,比如负责结构分析的分析、负责审查的审查、负责修bug的的修bug,负责设计的设计…他们没必要等你下命令,就应该直接将待办事项和潜在风险放到侧边栏。
5、AI应该时时刻刻地对你进行意图分析,比如,当你浏览商品时,AI算法已经在猜你喜欢给你推荐东西。当你浏览选中屏幕上的一段文字时,猜猜你是否需要解释、优化、扩写,甚至不等你点,直接提供几个方向的结果。
比如,当你把两张图片拖到一起时,AI自动分析图里的是什么,给出几个方向的处理结果,美颜、合并,改风格。
6、比如,当你在查看一个后台仪表盘的时候,显示Q3季度营收下滑,AI 不应该是一个在角落里闪烁的“Ask AI”图标,等你点进去问“为什么下滑”。AI 应当直接已经进入了分析处理状态,将原因“涂抹”在数据图表之上。AI 是数据的解释层,而不是对话层。
7、对话框是一种“线性”的交互,但人类的思考和复杂任务往往是“非线性”的、网状的。试图用一条时间线式的 Chat 界面去解决复杂的项目管理或创意工作,是对人类认知的降维打击。
8、输入框最大的傲慢,在于它默认用户拥有“精确描述需求”的能力。但事实是,很多时候用户只知道“感觉不对”,却说不出“哪里不对”。
9、“大大的输入框”是 AI 的命令行(DOS)时代。好用的AI ,它们会伪装成文档、画板、仪表盘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按钮,唯独不会是一个光秃秃的输入框。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